古代唯美句子-摘抄97句

时间:2024-07-03 07:45:53 伤心句子

1、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2、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3、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

4、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5、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

6、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7、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

8、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1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11、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12、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黑发不和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曲荡人心魄的箫声轻扬而起,诸女长袖漫舞,无数娇艳的花瓣轻轻翻飞于天地之间,沁人肺腑的花香令人迷醉。那百名美女有若绽开的花蕾,向四周散开,漫天花雨中,一个美若天仙的白衣少女,如空谷幽兰般出现,随著她轻盈优美、飘忽若仙的舞姿,宽阔的广袖开合遮掩,更衬托出她仪态万千的绝美姿容。众人如痴如醉的看着她曼妙的舞姿,几乎忘却了呼吸。那少女美目流盼,在场每一人均心跳不已,不约而同想到她正在瞧着自己。

16、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送隐者一绝》杜牧

17、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18、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诗经》描写卫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9、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20、《青杏儿·风雨替花愁》赵秉文

21、二、以“意”为美。  这可视为中国古代对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其中寄托了中国古代的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美学认为,美是一种快适的滋味,这种滋味,主要不在事物自身的形质,而在事物所寓含的人化精神。这种精神既可以表现为审美主体审美观照时情感、直觉、意念的即时投射,所谓“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刘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客观化了的主体精神,所谓“玉美有五德”(《说文解字》“玉”字条),“花妙在精神”(邵雍)。梅、兰、菊、竹,因为符合儒家的“君子”理想,所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山、水、泉、林,因为是清虚恬淡的理想之境,所以成为道释之徒、出世之士心爱的栖身之所。现实的美源于“人化自然”,艺术的美亦在“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诗”者“言志”,“文”为“心学”,“书”为“心画”,“画”尚“写意”。“文所以入人者情也”(章学诚),“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焦竑),只有“意深”才能“味有余”。所以古人主张:“文以意为主”,“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方东树)。中国古代由此形成了“趣味”说。“趣”,即“意趣”;“趣味”,即“意味”。“趣味”说凝结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美本质观:有意即有味。这与西方客观主义美学观明显不同。  三、以“道”为美。  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价值界定的另一种形态,也是中国古代以“意”为美的具体化。这当中寄托了更明显的道德理想。儒家以道德充实为美,如孔子说“道斯为美”,孟子说“充实之为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道家也以道德充实为美。《庄子》有一篇《德充符》,明确把美视为道德充满的符号,个中描写了不少形体畸形而道德完满的“至人”、“神人”。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希声”、“无形”、“朴素”均是“无为”、“自然”的道德形象。佛家认为世相之美均是空幻不实的“泡影”,真正的美是涅盘佛道,涅盘具有“无垢”、“清凉”、“清静”、“快乐”、“光明”诸种美好属性。  四、同构为美。  这是中国古代对美的心理本质的认识。人性“爱同憎异”,“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这些是同构为美思想的明确说明。它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文化系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与人、物与我为同源所生,是同类事物,它们异质而同构,可以互相感应。《淮南子》说得好:“天地宇宙,一人之身。”“物类相同,本标相应。”这种感应属于共鸣现象,是愉快的美。其实,在中国古代以“意”为美、以“道”为美的思想中,已包含主客体同构为美的深层意识。儒家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尽心而后知天”(孟子),“仁”是“天心”(董仲舒),“天理”即“吾心”,天地之美正是主体之美的对象化,因而呈现出某种同构状态。道家认为,大道至美。道体虚无,要把握到虚无的道体,认知主体必须以虚无清静之心观之,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与此相通,佛家认为真正的美是佛道,佛道即涅盘,涅盘即寂灭虚空。芸芸万法,以实有之心观之即执以为有,以虚空之心观之即以之为空,这就叫“内外相与,成其照功”(僧肇《般若无知论》)。可见,道、释二家所认可的至美之道,都是主体空无之心在客体上的同构。这与西方现代格式塔美学相映成趣。  五、中国古代尽管以“意”、以“道”为理想美,但并没有否定物体形式的美。“文”,在古汉语中有“文饰”、“美丽”之义。以“文”为美,就是中国古代关于形式美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文”的原初涵义是“交文”、“错画”(许慎)之像,即形式之纹理或有文理之形式。因为这种特点的形式给人赏心悦目的愉悦感,所以“文”产生了“美”的衍生义。中国古代以“文”为美,体现了古人在偏尊道德美、内容美的同时,亦未完全忽视文饰美、形式美。在对待文饰美、形式美的态度上,重视“礼教”的儒家表现出强烈的“好文”传统。  由于儒家思想是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好文”成为汉民族全社会的传统风尚。相比起来,释、道二家是非“文”的。道家从人性无情无欲的角度出发要求“闭目塞聪”、杜绝文饰之美,佛家从“色即是空”的前提出发指责色相之美为镜花水月。由于这些学说内在的矛盾性,并不为古代大众所信服,因而并未对儒家以“文”为美思想的统治、主导地位形成根本性的影响。  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它构成了中国美学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

2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4、诸如以上描写时间流逝的美好诗句不胜枚举,我自己也写了一些,现冒昧一并罗列出来,欢迎大家拍砖哈:

25、《长歌行》白居易

26、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27、《明日歌》文嘉

2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

29、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30、《劝学》颜真卿

31、描述时间流逝的古诗有很多很多,可以说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感叹——感叹时光的飞逝,韶华的不再;痛惜浪费的青春,怜惜老去的容颜,惋惜一生匆匆流逝的日子……因此,便情不自禁地为时光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以感叹时光悠悠,人生如梦;那么,于是当诗人遇上了流逝的时光,便温柔了文字,延长了岁月——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3、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34、唐代:李隆基

35、《今日歌》文嘉

36、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9、《洛神赋》是对女子最高的赞美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40、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41、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42、奇服旷世,骨象应。

43、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44、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45、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46、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47、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48、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49、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50、《昨日歌》文嘉

51、一、以“味”为美。  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不带价值倾向的客观认识,可视为对美本质本然状态的哲学界定。从东汉许慎将“美”释为一种“甘”味,到清代段玉裁说的“五味之美皆曰甘”,文字学家们普遍将美界定为一种悦口的滋味。  古代文字学家对“美”的诠释,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美”是“甘”味的普遍认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听到优美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老子本来鄙弃欲望和感觉,但他又以“为腹不为目”为“圣人”的生活准则,并把自己认可的“大美”——“道”叫做“无味”之“味”,且以之为“至味”。佛家也有“至味无味”的思想。以“味”为美,构成了与西方把美仅限制在视听觉愉快范围内的美本质观的最根本的差异。

5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4、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5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56、古代诗人描写时间流逝的佳作有很多,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些如下:

57、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58、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59、乌飞兔走,岁月如梭。

60、释义: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61、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6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3、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6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5、《金缕衣》(唐)无名氏

66、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67、出尘如仙,傲世而立,恍若仙子下凡,令人不敢逼视。一袭紫衣临风而飘,一头长发倾泻而下,紫衫如花,长剑胜雪,说不尽的美丽清雅,高贵绝俗。

6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有太多太多了,描写四大美人的、卓文君的,还有《孔雀东南飞》里的,甚至在《红楼梦》里描写的众女以及《水浒》里的潘大金莲《三国》里的二乔还有《西游记》的杏仙、嫦娥和女儿国国王,都是很美的

6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7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1、百条水川东流到海,何时再次西归?年轻力壮时不努力,年老后徒然伤心悲叹。

7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出自唐代:杜牧《赠别?其一》白话文释义: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73、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7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75、所谓“同”,即儒、道、佛各家相通相近、殊途同归、末异本同之处,或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颇为流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中国古代对美的普遍看法大抵有如下数端:

7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78、如霜的雪色衣袍,宽广的长袖口有一道妖治的艳红色连云花纹,长长的银发在风中凌乱飞舞,毫无瑕疵的脸宠俊美绝伦,一双银色的眼眸如月下一河潋滟的水,清泠而深邃,眉间一弯绯色的月牙印记衬得整张面容显出几分高贵与张扬傲然之气。沉静幽邃的眼眸里看不出一丝波动,象两泓万年不化的冰湖,微微扬起的嘴角却勾勒出一道微笑的痕迹。

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陶渊明

80、中国古代对美的看法,既有异,又有同。

8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

8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李白

83、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8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唐代李白

8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86、有曼妙女子,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春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87、《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白居易

88、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羞。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一袭明黄淡雅长裙,墨发侧披如瀑,素颜清雅面庞淡淡然笑。

89、《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刘过

90、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91、舞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9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3、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9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95、《滕王阁诗》王勃

96、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97、此时箫声骤然转急,少女以右足为轴。轻舒长袖,娇躯随之旋转,愈转愈快。忽然自地上翩然飞起。百名美女围成一圈,玉手挥舞,数十条蓝色绸带轻扬而出,厅中仿佛泛起蓝色波涛,少女凌空飞到那绸带之上,纤足轻点,衣决飘飘,宛若凌波仙子。大殿之中掌声四起,惊赞之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