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意思简写

时间:2024-07-20 07:10:43 伤感句子

手不释卷的意思简写

1、成语“划粥断齑”出自于宋朝魏泰的《东轩笔录》,讲述了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醴泉寺刻苦读书的清贫日子。为了帮并不富裕的父母亲节省开支,范仲淹每天只熬一锅小米粥,等米粥凝固之后用刀化开4份,每天早上吃两份、傍晚吃两份,送饭用的菜则是腌咸菜和自己在山里找的野菜。

2、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3、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自小生活困苦,两岁父亲去世,为了生活,他母亲带他改嫁,在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更加刻苦读书,他每天只煮稀粥,早晨煮好粥,划出几块,一顿只吃一块,第二顿吃时,粥已经凉了,有同学看到,把自己的好饭菜让给他,怕自己习惯享受不能再吃苦,他拒绝同学的好意。就这样,他终于科举入仕,终成一代名臣,大学问家。

4、发音:shǒubùshìjuàn

5、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6、形容很爱看书,学习,手里始终捧着书看。这里的释是放下的意思,卷是书卷。如读书破万卷。也是表示认真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意思。

7、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8、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9、形容勤奋好学。

10、手不释卷意为手里始终拿着书卷而不放下。经常用来形容善于挤出时间来拿着书本学习,也可指拿着公文卷宗来处理公务。如史书介绍关羽手不释卷学习《春称》。

11、手不释卷[释义]释:放下。卷:书本。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例句:这位老师从早到晚手不释卷,天天如此。

12、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13、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

14、手不释卷的含义是: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15、释义: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16、手不释卷的字面意思是:手不离开书本。“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勤学不倦。“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句为: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手不释卷”的近义词有:学而不厌、爱不释手等等。

17、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8、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19、郑瑄《昨非庵日纂》: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20、答:你好,题目有错别字,不是手不释巷,正确

21、形容人学习勤奋刻苦用功。

22、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23、划粥割齑,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

24、书本不离手。

25、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26、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7、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宰相),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28、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29、表面意思是手上时时刻刻拿着书在温习,都舍不得放下书本。

30、古代卓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勤奋好学的,吕蒙的勤奋好学,造就了他后来已非“吴下阿蒙”的进境,成就一番大事;司马光的勤奋好学,终著成《资治通鉴》。今人仍需向前人学习,以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

手不释卷的意思简写

31、是手不离书,形容读书十分勤奋,释是放下的意思,卷是书本的意思。

32、扩展资料:

33、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34、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35、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指人手里总是拿着书本,从没有放下过。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入迷。若一个人喜爱文化知识,勤奋好学如此,没有不成功的。

36、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37、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38、范仲淹二十三岁时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源于著名学者戚同文。范仲淹到书院时,戚同文已卒(按照钱穆先生的观点,宋史、宋元学案谓范仲淹依戚同文学,误也)。

39、手不释卷是个成语!讲的是吕蒙刻苦学习的故事。吕蒙被人耻笑称为“吴下阿蒙”。后来刻苦读书,手不释卷,终于成为一个军事家!吕蒙很谦虚,不爱说话,他成为军事家,打败刘备之后,都对他刮目相看!才明白吕蒙手不释卷的目的,是想成为一个儒雅的军事家!

40、划粥割齑

41、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大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42、手不释卷详细解释:

43、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外食非常的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44、范仲淹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朱家是长山的富户。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如是者三年。”

45、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46、成语用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47、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48、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9、拼音:huàzhōugējī

50、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51、那一年,为了顺利通过学士学位考试,我手不释卷,英语书都被磨破了。

52、划粥割齑形容生活艰苦,典故来源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他小时候生活艰苦,但勤奋好学,每天煮稠粥,凉后划为四块,伴着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食用。

53、除了睡觉外,书本不离手。用这十个字来形容手不释卷的含义,我觉得是恰当的。它的意思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都是在看书中度过的。

54、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55、的是手不释卷。手不释卷的含义是形容勤奋好

56、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57、典故:范仲淹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朱家是长山的富户。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如是者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