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格言警句-推荐102句

时间:2024-04-16 06:34:14 伤感句子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1、纳谏弹劾制度

2、④大张旗鼓揭发、打击贪贿官吏并及时判刑,公诸于众。

3、六、宋朝监察机制

4、《行香子》【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5、前生非亲契,今生如何好。本来无因缘,安得有果报。

6、这副楹联上联的意思是,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下联的意思是,君子崇尚他所听到的善言,努力践行自己所认知的理念。

7、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8、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9、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未达笑弹冠

10、不愿郎身做官去,愿郎撒网妾摇船。

11、②明确监察官员的选拔标准,给予特殊地位,使之“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

12、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13、反贪三大措施

14、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15、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16、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

17、八、明朝监察机制

18、机构规范

19、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0、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相逢不下马,各自寻蓬岛。

21、释义:在河南内乡县衙东账房悬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是对上联的化用。

22、①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建立了“司黜陟”的御吏台与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三权分制,开创了我国古代廉政监察的新纪元。②元朝首创在地方建立监察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自成独立的监察系统,其机构有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23、多元多轨制的监察制度

24、叹塞翁失马,祸也福也,蕉间得鹿,真欤梦欤。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侪更读书。

25、五、唐朝监察机制

26、正以处心,廉经律已。——明·薛瑄《薛文清公公政录》

27、惩治拖拉官僚作风,“某日做起某日完结,勒限奏报”。

28、一钱太守

29、明代监察机关分为三个系统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及提刑按察使司。

30、①改武治为文治,为文臣统治全国使“制度一新”。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3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2、陶母退鱼

33、远古时代的纳言、民主、监督、举报制度。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我国便形成了原始社会的纳言民主监督制度。这个制度监督的是经部落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的部落首领。其特征则以纳谏纳言的舆论监督为主,监督权属于全体氏族成员。

34、二、先秦监察机制

35、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6、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为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有许多楹联、匾额,语言朴实,含义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和执政理念。

37、对面不相识,开口便激恼。譬如弄杂剧,徒取傍人笑。

38、《寄范丈景仁》【苏辙】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

39、法律规范

40、九、清朝监察机制

4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42、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恒宽《盐铁论·疾贪》。

43、三、秦朝监察机制

44、西汉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受吏民投书”。

45、是对古代当官的一种讽刺。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46、②颁布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法规,三令五申官吏不得贪污腐化。

47、都一掷间,许多般样,输了还赢赢了输。回头看,这浮云富贵,到底花虚。

48、来非人捉来,到是天送到。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齐倒。

49、《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从先秦时期廉政制度的萌芽开篇讲起,一直到国家监察委成立,是一部我国反腐倡廉发展的历史典藏。全书150万字、共十八篇135章、插图3000幅。内容分为: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元、明、清朝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每篇内容涉及历史背景、主要帝王、廉政思想、廉政与监察制度、廉政文化、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刑罚与监狱、成效与弊端、廉史镜鉴。

50、真宰善解家,未敢与道。《上众官》年代:宋作者:郑广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

51、全国分为15道监察区,设置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分察制。

52、杨震拒金

53、成文的廉政法——《宪纲事类》

54、县宰何人真解事,做官来向画图中。《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年代:宋作者:刘黻甘友渔樵懒做官,静占时事转艰难。

55、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大公无私。

56、廉政醒贪教育

57、七、元朝监察机制

58、①注重弹劾不法以扬吏治,审理狱讼以法治国,纠正违失以振纪纲。

59、③元世祖颁布《宪台格例》共36条,作为台官行使监察权的法规。

60、近来地气如南瘴,腊月梅花不识寒。《赠道士阮太虚何存斋》年代:宋作者:谢枋得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烦恼。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61、《沁园春·看做官来》年代:宋作者:赵必?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如琼崖儋岸,浑么便去,翰林给舍,喝采曾除。

62、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63、法典规范

64、道我是风颠,知我已明了。莫愁我饥渴,天厨食天饱。

65、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66、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67、③将“无出息”的八旗子弟“始行分拨”,迁出关外,取消“旗籍”等措施。

68、严密的《明代巡按御史制度及其回避制度与自身廉洁制度》和《言谏监督制度》

69、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释义: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

70、在夏商周三代的地方机构中便有了当今纪检监察官的前身——“方伯”他们“受命于王以监察一方谓之伯”。

71、春风缚不住,秋月蚀愈皎。莫登时贵门,谈天恨欠早。

72、②对廉政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巡按制度》

73、《别家山二绝》【郑刚中】简书催我就征途,对坐西山暂索居。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

74、③广开言路,建立完善的言谏监督制度。

75、③明文规定贪污受贿与十恶大罪一样,必须处死,不得赦免。

76、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77、秦朝的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成为严密的独立系统,并且设立了“言谏监督制度”:一是设置谏官,二是建立议事制度。

78、明初经常以各种形式,劝诫官员廉洁奉公、爱护百姓,要求官员“约己而爱人”、不要“损人以肥己”。

79、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80、(出自唐朝杜甫《佳人》)释义:山上的泉水本来是清澈的,但出山后就变得污浊了。指当官以后随波逐流,渐渐的变得不在清廉。

81、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82、归去也,向竹松深处,结个茅庐。《桐庐县》年代:宋作者:胡仲弓富春山下桐庐县,江水萦回千万峰。

83、以廉为宝

84、四、汉朝监察机制

85、一、远古监察机制

86、《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白居易】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87、三权分制

88、廉政监察体制

89、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

90、原典: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河南内乡县衙楹联)

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91、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渔妇词》年代:明作者:秋江湛公阿侬住在太湖边,出没烟波二十年。

92、①以廉政为主要内容的《台规》

93、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政府中一般都设执行反腐败任务的监察机构和官属,有的设御史、有的设郎官、专职司监察,已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网,从政治上、经济上和道德上察举查办腐败犯法行为。实施对地方官吏的经常性监督。

94、《秦律》——中国第一部廉政法规。

95、吾生谁毁谁誉。任荆棘丛丛满仕途。

96、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8、《醉太平·堂堂大元》年代:元作者:元无名氏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99、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100、《严治官吏嫖娼制度》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2、④高官子弟不得充任监察官的回避制度和雍正帝倡立的“养廉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