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驱力理论区别-集锦39句

时间:2024-07-27 06:17:42 励志句子

1、在三种内驱力里,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学习动机,其他两种都是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表现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学习动机也是最为重要、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机。

2、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从自身内部而非外部压力下的动力。根据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内驱力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3、期:1~3岁

4、个体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出于生存的需要,需要通过母乳喂养和抚摸等形式的肢体接触来获得满足,然后儿童通过对生与死的幻想来与父母建立满足性本能和望的联系。

5、潜伏期:7岁~青春期

6、癔症型人格:在俄狄浦斯期,儿童的兴趣转向了与性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与父母关系过度亲密,一种是被父母排斥,或者两种情况兼有。

7、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8、自我实现驱动力:自我实现驱动力是指一个个体内部的力量,驱使着他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追求个人目标,发挥自己的潜力,尝试新的经历等等。

9、而上面这5个时期中,又以前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对此,佛洛依德的解释是:

10、认知内驱力:

11、婴儿既需要通过满足感来建立安全感和愉悦感,也需要通过挫折来习得现实,这不就是成长吗?但成长中如果遇到了太多挫折,也会产生众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在成人后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一个成年男子具有:

12、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1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的基础就是生物内驱力理论,它的核心就是本能欲望。

14、个体成长驱动力:个体成长驱动力是指个体内部的力量,促使他去发掘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15、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外部学习动机,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学习去追求学校情境中的地位、荣誉、或者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更通俗的讲,在班级里有些学生学习就是为了通过成绩好,赢得在班级中的地位、荣誉、赢得他人的尊重。

16、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sER)等于内驱力(D)、诱因(K)和习惯强度(sHR)的乘积。

17、俄狄浦斯期:3~6岁

18、抑郁性人格:他可能在口欲期被经常性的忽视或者被过于的溺爱。

19、内驱力理论的公式:sER=D×K×sHR。

20、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21、强迫型人格:很可能在肛欲期遭受过心理创伤。

2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23、驱力理论又称驱力还原论需要满足论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4、附属内驱力也是外部学习动机,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学习去获得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附属内驱力常常发生在儿童早期,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而努力学习也是正常的学习动机现象,符合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不应受到批评。这一点在判断题中要尤其重视。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25、这个公式表明,反应潜能是由内驱力、诱因、习惯强度的多元乘积决定的。如果D=0或K=0,则sER也等于0而不发生反应。同时,不论驱力水平有多高,在未形成习惯的情况下也是没有行为反应的。相反,不论习惯强度多高,驱力水平低,反应潜能也低。由此,可以看出,赫尔的动机理论主要有两点:1、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2、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

26、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27、一、驱力理论——人格的划分

28、内驱力分为三种:认知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9、至于俄狄浦斯期,这里再解释一下,佛洛依德认为男孩从2~3岁起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主要是对母亲的强烈的爱和占有欲,与此相对的是对父亲的嫉妒与敌视。这也是为什么勒庞在书中将其表述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过弑父情结”的原因,这种欲望会在5~6岁时自主的调整过来,正常情况下不必担心。

30、附属内驱力:

31、口欲期:0~1岁

32、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33、指驱力理论。

34、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35、自我提高内驱力:

36、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7、内在价值驱动力:内在价值驱动力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动力,驱使他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比如,帮助别人,追求自己的信仰,强调社会责任等等。

3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是有阶段的,最主要的是婴幼儿时期的发育。他将这个发育的阶段与躯体部位进行了关联,提出了“性心理发展”的观点,并将人格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

39、赫尔认为,学习的基本动因是驱力,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习得的动机来源,即诱因动机(incentivemotivation,简称K)。赫尔的这一观点,来自于他学生克雷斯皮(crespi,1942)的一项经典性实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