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摘抄43句

时间:2024-08-27 07:33:04 空间句子

1、《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4、出塞二首

5、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6、不教胡马度阴山。

7、长征人未还。

8、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9、“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深秋桑叶凋零寒蝉悲鸣,征人行进八月萧关古道。出塞再返回气候已转寒,枯黄的芦草覆盖着原野。这四句写诗人在边塞漫游体验生活时所见到一派肃杀、满目悲凉的秋景。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1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12、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3、这首乐府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叙事写景。后四句为第二次层,议论抒情。

14、战争是痛苦的。人人都应该热爱和平。为人处世,别自恃勇武,要诚恳待人。这些警戒之语,在当时是进步的,在今天,也仍有积极意义

15、“蝉鸣空桑林”中的“蝉鸣”,所渲染的是空旷中的垂死的声音,先声夺人,给人肃杀之感。“八月萧关道”中的“八月”,点明季节,同于“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八月”,“萧关”:宁夏古关塞名。“出塞入塞寒”是从触觉入笔,上一句“蝉鸣空桑林”是从听觉入笔,下一句“处处黄芦草”是从视觉入笔,共同状写出“萧关”古塞的慷慨悲凉。

16、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意思说:一场激战结束了,战场上的月色显得十分凄冷。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

17、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长征人未还”,“”指边塞和内地相距,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8、开篇刻意描写如此肃杀悲凉的秋景,是为下文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19、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20、“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自古来自幽州并州的勇士们,都战死在这漠漠黄沙中。千万不要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自鸣不凡地把紫色的骏马夸耀。这四句承上而来,是诗人耳闻目睹边塞生活后,对战争的感悟,对世人的劝说。

21、作者:王昌龄

22、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

23、战争的残酷无情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于是诗人心头油然升起一种非战的情怀,奉劝世人:“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诗人在此对这些好斗好战的市井游侠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讽刺。

24、塞上曲·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5、唐•王昌龄

26、王昌龄〔唐代〕

27、“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写出了对戍边征人的深切同情,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感人至深。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30、“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一带,唐代边塞之地,是当时许多读书人追逐名利的地方。诗人慕名而来,然而,看到听到的却是太多的满怀宏大志的年轻人“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不禁黯然神伤,深表惋惜,充满同情。

3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32、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33、诗歌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意: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诗人今昔对比地说,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批判外族侵略,渴望边境安宁和平的思想感情。

3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35、但使龙城飞将在,

36、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37、《出塞》

38、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39、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犹,还。匣,刀鞘。金刀,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意思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城头上催战的铁鼓,仿佛还在耳边震响;将士们不由地抽出鞘里的钢刀,钢刀上的血迹还没有干。这两句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40、既不是田原诗山水诗,也不是送别诗,而是边赛诗。

41、第一句“骝马新跨白玉鞍”。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新,刚刚。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这句的顺序为“新跨白玉鞍骝马”,说将士们飞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准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充满信心。

42、秦时明月汉时关,

43、这问题“出塞的后四句?”,把我整蒙了,我姑且理解为对《出塞》这首四言绝句诗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