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著名言论-60句优选

时间:2024-07-24 07:22:24 空间句子

孔子的著名言论

1、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2、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3、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5、到东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语与古论语做注解,最终形成论语定本,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为政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翻译: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八佾篇】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2、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翻译: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里仁篇】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翻译: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翻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述而篇】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翻译: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翻译: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7、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8、在说话方面,孔子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辞达而已矣”。

9、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什么人生智慧呢?我们来说老子。老子和韩非又有相通之处,我们有的哲学家就是把孙子、老子、韩非子合在一起讲的,认为从《孙子兵法》到《老子》到《韩非子》一脉相承,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就是老子哲学来源于军事辩证法,《老子》这本书是可以当作兵书来读的,它里面有很多兵道,但是这个

10、墨子这个人,孟子是不喜欢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为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他把墨子骂作禽兽的,其实我们看,孟子和墨子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行侠仗义”,如果要比较一下,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孟子喜欢仗义直言,刚才我们举过例子了。

11、墨子自己做,大家都知道墨子救宋的故事,说公输般也叫鲁班,因为鲁班的地位太高了,我们就不要用鲁班这个名字了,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叫云梯,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有说是从齐国,有说是从鲁国,赶到楚国的郢都去制止这场战争,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事,当然这场战争墨子是制止了。

12、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3、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14、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5、什么是“仁”?孔子没有下定义,我们打开《论语》,会发现孔子对“仁”的很多解释,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所以仁就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什么呢,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它不简单是我爱你,它是要怎么样呢,正反两方面。

16、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7、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18、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给太子讲学的时候,把鲁论语和齐论语合二为一,删除了问王和问道两篇,称为张侯论。

19、问题是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宋国人,一种说是鲁国人,但是根据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墨子当时不在宋国,他要么在齐国,要么在鲁国,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国以后,他离开楚国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的时候,天上下大雨,宋国人还不让他进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完全是行侠仗义。所以我读墨子,我是读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20、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1、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22、正面的你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饭,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23、《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24、所以读〈孟子〉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下面讲墨子。

25、话要说在点子上

26、《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27、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28、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29、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30、他有了浩然之气后,他就有了势,有气他就有势,有势他就有力,所以孟子说话咄咄逼人,很不客气的,我们去读《孟子》这本书,你打开第一章《梁惠王上》,说什么呢,说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头,你那么大老远的跑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啊?孟子怎么说,“王,何必曰利?亦仁义而已。”大王,怎么开口闭口就讲好处啊,讲讲仁义嘛,一下子就给他顶回去,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为什么讲仁义,不要讲利害。

孔子的著名言论

31、论语,但是论语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发现于孔子住宅夹壁的古文论语,鲁人口授的鲁论语,齐人口授的齐论语。其中齐论语篇数最多,共22篇,比另外两个版本多了问王和知道两篇,古文论语尧曰篇的子张问单独当作一篇,算作21篇。

32、《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33、《论语》记录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行!

34、常言道:“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35、夏多损益,吾不知,商多鬼神,吾未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7、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38、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或者说,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3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0、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41、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所以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批判,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42、【学而篇】

43、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44、所以孟子说话他是直通通的,孟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读孟和读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之后你就振奋,你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人辩论也行,孟子很好辩的。

45、儒家的保守改良,法家的创新改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两面,传统政治阳儒阴法,法家打天下,儒家守天下。这就是二十五史的主线。也许是世界历史的进程?

46、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47、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48、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49、墨子先说服公输般和楚王,看来说不服,然后实地演练,解下衣带做城墙,拿一个板子做模拟,和这公输般过招,公输般用九种攻城的办法,墨子用九种守城的办法,最后公输般没有办法了,墨子办法还没用完,公输般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办法,我也不说;楚王说:你们说说嘛,什么办法;墨子说:公输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臣杀了嘛,把我杀了不是就没有人帮助宋国了嘛,但是我告诉你,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经带了我的办法和我的工具守在宋城之上了,单等楚兵来送死。楚王只好不打了。

50、那么在孟子那里呢,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了一股正气。我们通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其实孔和孟是不一样的。

5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52、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就叫做“仁”。

53、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54、过尤不及,执两用中。

55、《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6、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57、《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58、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59、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60、《论语》就是一部孔子弟子以及其门人所作的记录孔子的生平言行的作品集,反应了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