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秋月-41句优选

时间:2024-05-04 06:18:07 空间句子

程颢秋月

1、清澈的溪水在宁静的月色下缓缓流过碧绿的山头,

2、空水澄鲜一色秋。

3、透澈而高远的天空与溪水交织秋日散发出澄澈的色彩。

4、“青女月”借指秋月.解释:指秋天的月光。指阴历九月。

5、白云红叶共悠悠。

6、还有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虽然也没有直接写“秋月”两个字,但也是有点凄凄凉凉之意。

7、三十里: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8、在大多数的文章中,秋月都是一个泛指吧,代表秋天,具体代表几月份就要看诗词的语境了。有的诗写秋月,是用它体现晚秋的“凉”;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歌词中有一句“秋月两行江上雨,天南地北人……”,秋和雨放一块的时候就有点凉意了吧。

9、【原作】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10、①通过清晰的景物与鲜明的颜色写月之明。

11、诗中出现了“清溪”“碧山”“空水”“色秋”“红尘”“白云”“红叶”,一系列意象颜色明朗,红、白、绿相映衬,不是明月之下,哪里能如此清明?

12、在这首《秋月》中,象征的艺术手法“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13、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表达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14、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⑴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⑵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⑶“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⑷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赏析“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程颢(hào)(1032年—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15、还有像“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就更直接的说秋的凉了还有一个主流的代表是中秋,那就不是凉了。

16、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17、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18、③通过空间的扩大化,写月笼罩大地。

19、宁静的山林之中莺啼燕啭似离那凡间尘世十分遥远,

20、“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21、古代诗人一般喜好写关于秋月类的诗词,比如程颢的;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蘋洲渚生。诗中有落叶,霜露.一般落叶霜露是在9.10月份左右.古代的秋月并不特指某一个月,而是泛指秋天这一段时间中的某一日。

22、已是秋日,月圆初上(题目解释)

23、隔断红尘三十里,

2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三十里是虚指,距离相隔甚远的白云和红叶在月下遥相呼应,使天地融为一体。

25、清溪流过碧山头,并不是溪水流过山头,而是写山头倒映在溪水之中。水是清澈的,月是朦胧的,所以会有水过山头的错觉。

26、这首七言绝句融情于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写月寄托诗人洁白无瑕、心如皎月的高雅情怀。

27、清溪流过碧山头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空水澄鲜一色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隔断红尘三十里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白云红叶两悠悠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28、“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29、②通过山倒映水中造成的错觉写月之朦胧。

30、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程颢秋月

31、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32、秋月中的清溪是清澈的溪水的意思。

33、《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34、清溪流过碧山头,

35、清溪:清澈的溪水。

36、关注“好风读书”,我们一起读诗书。

37、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38、只有柔软而洁白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与皎洁的月光一起飘逸悠悠。

39、宋·程颢

40、《秋月》这首诗的作者有宋朱熹和程颢两种说法。题目是“秋月”,但全诗没有一个字写月,却又处处有月。

41、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ɡ)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dènɡ)清。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这句与上句在一起,是说溪流隔开人间真是遥远,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悠闲自在!【古诗今译】清澈的小溪绕着碧绿的青山,在明净的夜空里,缓缓流淌,波动着皎洁的月光,涌动着融融的秋色。这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的悠闲自在,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陶醉了!【赏析】程颢(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学者称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将其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是写照。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