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解释【71句精选】

时间:2024-06-06 06:34:10 经典句子

墨子名言解释

1、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3、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东周·战国名言语录

4、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5、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7、诈不欺愚。圆,必兴天下之利,言不信者行不果。

8、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

9、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

1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1、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12、天下之人皆相爱,形之所以奋也,淫佚则亡,染于黄则黄。

1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4、言不信者,行不果。口言之,身必行之。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亲士》竭:尽,完。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这句话中的“于”,是一个介词,意思是“从”。于鲁,构成介宾结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于鲁起。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墨子公输》。这句话中,之,代词,指代公输为楚造云梯这件事。起,动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墨子听说这件事后,从鲁国动身(去楚国)。

1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17、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埤雅》。甘:甜。这两句大意是:甜瓜的蒂却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的优点和缺陷都是同时存在的,而绝对的完美无缺是没有的,这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对性。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而不致陷入绝对化、片面性。

18、节俭则昌,除天下之害。

19、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2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1、《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此外,他在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上都有相当的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22、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23、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24、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25、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列御寇》

26、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集注·喻志》

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8、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山木》

2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东周·战国名言语录

30、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名言解释

31、人生利也,但还有段;埋葬的人,人的死亡也有好处,丈夫在这单独没有节。

3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33、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34、答:起于鲁的于相当于从,介词。

3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6、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偶然作》

3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38、有能则举之,富不侮贫,无能则下之,贵不傲贱。

39、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40、名不可简而成也志不强者智不达。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41、刚天下者兵也。

42、万事莫贵于义。

43、染于苍则苍。

4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行:实践。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45、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6、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7、战国历史: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4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9、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离娄下》

50、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51、墨子的名言有:

52、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53、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54、如果你得到了它,你就会使用它。

55、兼相爱,交相利。

56、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非儒下》。这两句大意是: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这两句用于论述吏治和农事对国家治乱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搞好吏治,抓紧农事。

57、北方的军队和那些迷失的人寻求奖赏。

58、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59、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60、生,形与知处也。

墨子名言解释

61、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62、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63、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修身》

64、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这两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爱天下的人。为天下兴利树除害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两句可借以表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

65、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上》。利人:对别人有利。乎:语助词,表示停顿。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66、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墨子·兼爱中》

67、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69、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劝学》

7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众不劫寡,强不执弱,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